
出票人:中童旅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收款人:红太阳宜兴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出票日期:2019年6月10日
到期日:2020年6月9日(已逾期14天)
票面金额:20万元
最新票据状态:提示付款申请处理中(未拒付)
目前票据已经历5手背书转让(包含收款人在内),第二手背书人大连启仑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透露,这张票据此前的转让原因是以票抵债。
纠纷之外,这张票的承兑人中童旅新能源还涉嫌假冒央企控股公司开票。
小编查询资料发现,成立于2013年11月的中童旅新能源是中国金天经济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金天中心”)的孙公司,而后者是人民日报社的全资子公司。
早在2019年7月12日,人民日报社就曾发布声明称,中国金天经济技术开发中心已于2007年进入停业清理状态,此后从未投资成立任何公司或分支机构,凡号称是金天中心所属公司纯属假冒,其一切经营活动金天中心既不知情也不承担任何责任。
近年来,“冒牌央企”、“假央企”、“假国企”现象十分猖獗,已严重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凭借着虚假的光环,这些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屡屡得手,而当这些企业违约的时候,背后的“真央企”却又站出来划清界限。
关于假央企的产生,手段低级的有取类似名称或用萝卜章的,这一类骗局都相对容易识别。而更高阶的“冒牌央企”则是国有参股企业,它们之所以冒充央企得逞,是因为央企同意它们使用央企的名称与字号。但事实上,这类“挂靠企业”也得不到央企集团的信用支持。
并且,由于央企不控股,不参与它们的人事任免和重大事项的管理,且“冒牌央企”不纳入合并报表,央企的集团公司(总部)对这类参股公司处于失控状态,甚至可能不知晓这类公司的存在。
早在2019年底,国资委就曾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提出“清理未出资、不控制却冠以中央企业名号的‘冒牌央企’,清理多年处于清算状态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企业。”
时间上看,涉事商票的出票日期是在人民日报社声明之前,可小编另外了解到,中童旅新能源在今年3月份仍然在开具新的一年期商票,请票友们注意识别,及时避雷。同时,也请票友们注意在收票时在网银系统中查询承兑人以往兑付数据作为参考。
显然,即使在人民日报社声明切割关系的近一年以后,国资委明确提出清理清算的半年后,像中童旅新能源这样的假央企依然横行无忌,继续游离在主流资本市场以外,用镰刀收割一批批非金融机构投资者。
这样的现象之所以产生,人民日报社仅靠一份声明就能推卸失察之责吗?除此之外,工商部门在企业注册时的身份识别工作上是否也有疏漏?作为第三方的交易平台在提供居间服务收取交易佣金的同时,是否需要承担起鉴别票面真伪与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查的职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以及行业监管者思考的问题。